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学者Cell重磅亮剑:大肠癌耐药,细菌是帮凶~ | 热心肠日报

2017-07-28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先生说

今天是第462期日报。

今天日报的第一篇文章,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陈萦晅、洪洁、陈豪燕和美国密西根大学邹伟平等中国学者密切合作,在最新一期Cell杂志上发表的重量级研究成果。我们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所有参与者致敬!

Cell:大肠癌细胞抵抗药物,细菌如何做帮凶?

Cell[IF:30.410]

① 在化疗后复发的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中,发现核粒梭菌的丰度占优,并与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② 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功能分析发现核粒梭菌促进针对化疗的大肠癌耐药;③ 相关机制是:核粒梭菌靶向TLR4、MYD88先天免疫信号和特定的微小RNA,激活自噬通路并改变大肠癌的化疗响应;④ 未来可通过检测和靶向核粒梭菌及相关信号通路,对大肠癌的临床管理产生重要价值,并可能改善大肠癌患者的预后。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Promotes Chemoresistance to Colorectal Cancer by Modulating Autophagy

2017-07-27  DOI: 10.1016/j.cell.2017.07.008

Cell:细菌促进大肠癌药物抗性的机制被明确!

Cell[IF:30.410]

① Yu等人在新的研究中明确,核粒梭菌在复发性大肠癌患者体内帮助癌细胞增强对化疗药物的抗性;② 这具有重大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意义,对开发靶向细菌或相关信号通路的治疗和监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③ 后续研究可以深究是否有其他革兰氏阴性菌也参与对药物抗性的促进作用;④ 对临床应用来说,也还存在的挑战是,目前即便明确就是核粒梭菌是关键性病原菌,也还没有有效的靶向性方法可以在肠道特异性清除它。

Drugs, Bugs, and Cancer: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Promotes Chemoresistance in Colorectal Cancer

2017-07-27  DOI: 10.1016/j.cell.2017.07.018

Cell子刊:如何保护肠道?细菌有答案!

Cell Host & Microbe[IF:14.946]

① 结肠内粘液层分隔上皮与细菌的能力依赖于定殖细菌向宿主上皮发出的信号;② Wlodarska等的研究发现,可利用黏蛋白的消化链球菌属russellii通过代谢色氨酸,产生吲哚丙烯酸,促进肠道上皮屏障功能,并缓解炎症反应;③ 消化链球菌属russellii定殖的小鼠,产生Muc2的杯状细胞数增加,高度糖基化的MUC2黏蛋白可阻挡细菌通过黏液层;④ 吲哚丙烯酸可增加结肠中的Muc2基因转录;⑤ 在IBD患者中,可利用黏蛋白并代谢色氨酸的菌群减少。

Bacteria Tell Us How to Protect Our Intestine

2017-07-12  DOI: 10.1016/j.chom.2017.06.011

AJT:梭状芽胞杆菌逆转幼鼠的肠道感染

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IF:6.165]

① 无菌鼠分别移植成年小鼠或新生小鼠的粪便后,发现成年小鼠的肠道菌群显示出更强的抗感染能力;② 移植新生小鼠粪便、且已感染致病菌的无菌小鼠与成年小鼠共同饲养,肠道感染减轻,说明成年小鼠的肠道菌群对肠道感染有治疗作用;③ 在新生小鼠中引入梭状芽胞杆菌,可阻止新生小鼠被致病菌感染;④ 去除成年小鼠菌群中的梭状芽胞杆菌,可使小鼠对致病菌的定殖抗性缺失;⑤ 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梭菌属的丰度在抵抗肠道病原菌感染中扮演重要角色。

The Bugs That Keep Us Safe

2017-07-01  DOI: 10.1111/ajt.14363

Nature子刊:请不要继续忽视凶猛的真菌感染!

Nature Microbiology[IF:N/A]

① 相比于细菌与病毒,真菌病原体通常被忽视,真菌物种大约有150万种,已知超过8000种及300种可造成植物及人类疾病;② 超过3亿人患真菌相关性疾病,每年真菌感染造成超过160万人死亡,破坏可供养600万人的食物作物,WHO尚无针对真菌疾病的资助项目;③ 念珠菌属等4种真菌属是人类中最常见的致病真菌,小麦茎锈病等5种疾病是植物中最常见的真菌疾病;④ 南非建立了针对真菌感染的首个国际研究中心,或标志着真菌感染开始被公众所重视。

Stop neglecting fungi

2017-07-25  DOI: 10.1038/nmicrobiol.2017.120

Science子刊: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菌群失衡促进Th17细胞增加

Science advances[IF:N/A]

① Th17细胞在多发性硬化(MS)中起重要作用,肠道中的Th17细胞可触发脑中的自身免疫;② 从MS患者的小肠组织中分离菌群并进行16S rRNA测序;③ MS患者肠道中Th17细胞的增加与高疾病活动度及肠道粘膜相关菌群的特异性变化相关;④ 相比于健康人及无疾病活动的MS患者,高疾病活动度且肠道Th17细胞增加的MS患者,其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值增加,链球菌属丰度增加,普氏菌属丰度减少。

High frequency of intestinal TH17 cells correlates with microbiota alterations and disease activity in multiple sclerosis

2017-07-01  DOI: 10.1126/sciadv.1700492

COR:一文读懂硬皮病中的菌群失衡(综述)

CURRENT OPINION IN RHEUMATOLOGY[IF:4.475]

① 系统性硬化(SSc,硬皮病)是一种发病/死亡率较高的自身免疫性胃肠道疾病,肠道菌群有潜在病理作用;② 与健康人群相比,SSc患者的有益共生菌(如 Faecalibacterium、梭菌属和拟杆菌属)丰度降低,致病菌(如梭杆菌属、普氏菌属、欧文氏菌属)丰度升高;③ 这些细菌可减轻/加重SSc中的胃肠道症状,是治疗SSc胃肠功能障碍的潜在目标;④ 需通过临床研究确定其在SSc中延续炎症和纤维化的机制,以期通过饮食干预或粪菌移植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Intestinal microbiome in scleroderma: recent progress

2017-07-15  DOI: 10.1097/BOR.0000000000000429

CMI:菌群与短链脂肪酸如何调节糖尿病?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IF:5.897]

① 膳食纤维、短链脂肪酸、肠道菌群共同调节免疫细胞及糖尿病;② 膳食纤维及抗性淀粉被结肠中的特定共生细菌发酵后产生短链脂肪酸,后者可使具有疾病调节功能的细菌富集;③ 短链脂肪酸被肠上皮细胞吸收,最终到达血液循环中,影响肌肉、肝脏、脂肪的糖储存,乙酸可到达大脑,降低食欲从而减少进食;④ 短链脂肪酸可调节髓系细胞及淋巴细胞,促进免疫但抑制炎症,激活肠道上皮细胞的GPR43,增强肠道上皮屏障功能。

Microbiota or short-chain fatty acids: which regulates diabetes?

2017-07-17  DOI: 10.1038/cmi.2017.57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蓝灿辉 | 热心肠先生,花开,猴子爱吃水果,沈志勋,小扣啊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727 | 肠道里的酒鬼:嗜酒伤肝的真菌~

0726 | 辟谷断食,真能减肥促长寿?12文详解科学方法~

0725 | 开天辟地:又一重要器官的菌群研究获历史性突破~

0724 | 粪菌移植又立功,尿道感染、腹部包块缓解甚至消失~

0723 | 中国人要怎么吃,才能不长胖?耐药基因在中国肆虐?

0722 | 3文重度关注:母乳、母乳喂养和牛奶过敏婴儿

0721 | 控制炎症?预防癌症?请和细菌一起努力~

0720 | 你最该更新的食物过敏和哮喘知识,都来了~

0719 | 小爆发:3天,2强刊,8篇纯干货!

0718 | 维生素D要不要补?益生菌有没有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